您的位置: 首页 > 米乐电竞

米乐6-米乐电竞

米乐6

联系人:任经理

手机:187-3816-1163

邮箱:3180485908@qq.com

地址:郑州市郑东新区绿地之窗尚峰座7层712室

米乐电竞:预制菜:风口已起百舸争流千帆竞开创饮食业的新蓝海

浏览次数: 12 发布日期: 2024-08-08 01:12:10 来源:米乐电竞 作者:米乐官网

返回列表

  从 2014 年外卖行业开始蒸蒸日上,到2020年疫情催生家庭端消费需求,行业呈现由速冻米面等极少数品类拓展至多种菜品,由B端延伸至C端消费者,由一线城市延伸至二三线乃至下线城市的树形发展路径。

  目前行业规模超 2000 亿元,相关企业超7万家,近5年涌入大量市场参与者,也是资本追逐的热点项目之一。

  预制菜指的是以农、畜、禽、水产品为原料,配以各类辅料,用现代化标准集中,经过分切、搅拌、腌制、成型、调味等环节预加工完成,再采用急速冷冻技术或其他保鲜技术保存的成品或半成品。

  随着我国冷链技术水平的逐步完善,以及消费者对于食材新鲜度、口味的要求慢慢的升高,预制菜也逐步过渡至工业加工程度较低、产品新鲜度高、后期可再自主调控口味但减轻现场制作负担的品类上,即配食品和即烹食品迎来了更快的发展。

  1、按照食用的方式来划分,预制菜可大致分为即食食品、即热食品、即烹食品、即配食品。

  2、我们从预制程度、原料可获得度、工艺复杂度三个维度可以把预制菜分为洗净切块,调味腌制,部分熟制,完全熟制四个类别。

  3、我们从温度带考虑分为冷冻、冷藏、常温类。从品类形态考虑,包括速冻菜肴、烘焙半成品、中式面米、速冻肉制品等调理食品与净菜、常温料理包、自热食品。

  按照国海证券的测算,2026年保守预测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达4291亿元,2021-2026年CAGR 达到15%。按照2019年中国社零餐饮4.67 万亿元收入规模计算,假设目前餐饮端预制菜使用渗透率在20%左右,其中按照中国饭店业协会数据,食材占餐饮进货成本的40%左右,平均毛利率在 55%,因此食材占餐饮收入的 22%。预制菜在餐饮端的渗透率为20%,其中预制菜餐饮端占整体预制菜行业的 80%左右,计算得到2021 年 B+C端预制菜行业规模为 2102 亿元。

  未来按照餐饮 2021-2026 年收入 CAGR 为 5%,餐饮端渗透率提升至 30%,C端占比提升下 B 端占比下降至 70%,得到 2026年预制菜行业4291 亿元,其中B 端规模 3219 亿元,C 端规模 1287 亿元。

  预制菜行业生意本质是食品工业化提升效率,改造餐桌,提供便捷,属于消费升级的范畴。预制菜从行业驱动因素来看主要是有两个驱动因素,分别是B端降本提效的行业需求,及C 端对便捷美味餐食的消费需求。

  餐饮行业竞争异常激烈。2020年限额以上餐饮占社零餐饮整体规模的21%,相比 2010 年的 32%占比下降了 11pct,限额以下的餐饮占比逐步上升,行业竞争格局趋于分散。2020 年疫情以来,餐饮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困难,餐饮店平均寿命只有约 500 天。

  目前,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于餐饮行业,占比达 80%。小吃快餐店、连锁店,主打外卖的餐饮店,乡厨,团餐食堂等是预制菜应用的主要场景。多重因素共同驱动 B 端预制菜行业的发展。

  2、餐饮连锁化率提升,连锁餐饮对于食品安全、减少门店人员操作,保持口味一致性以及供应链稳定有较强诉求。

  据美团研究院数据,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中 1、2 线%。选择购买预制菜的理由多是“节约时机”、“美味”。同时,据 CBNData 提供的方便速食人物画像来看,方便速食的主要消费群体为“Z 时代”、“小镇青年”、“都市蓝领”,而消费增速最快的则是“精致妈妈”、“新锐白领”以及“Z 时代”人群。综合看来,快捷方便又美味的预制菜产品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。这背后主要受几方面原因推动:

  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较低,但具备规模难度较大,行业高度分散。存在众多中小企业以及作坊式加工商,整体行业竞争格局十分分散,未出现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单品,以及全国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。新入场的品牌通常只有能力做到 1-2 个系列产品,从 B端流通市场或者C端线上切入,难以全系列、全渠道发展。

  1、上游供应链管理难度大。预制菜原材料品种复杂多样,占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比重大,短期原材料成本的变动对利润影响较大。

  2、仓储物流及冷链运输能力。预制菜客户零散且订购产品各异,保质期短,配送环节有时间限制,对菜品新鲜度要求高。尽管现在有许多专业冷链物流公司可以提供第三方配送,但物流环节仍以传统保温方式运输“冰袋+泡沫箱”,冷链仓储体系的构建也需要大量的投入,这也制约了预制菜企业的配送距离。

  3、菜品需还原度高、SKU 多,考验研发创新能力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。预制菜的选择除了符合下游客户以及消费者需求以外,配方细拆后再加以工业化生产的难度较大,许多复杂、个性化口味的预制菜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,尤其是口味清淡的菜品。市场上多以重口味预制菜为主。同时繁杂的 SKU考验自动化生产水平,过高的人工化程度难以具备规模效应。

  4、众口难调,大单品打造难度大。我国各地区居民饮食习惯及口味差异较大,西式快餐更容易实现全国化,而中餐菜式品类具有明细的地方特色,这也是普遍预制菜企业带有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的原因,给爆品打造增加了难度,也限制了预制菜企业全国化的发展。

  5、渠道复杂,以渠道服务能力为核心。预制菜的下游渠道复杂,不同渠道诉求差别较大,B 端连锁餐饮、酒店开发门槛较高,考验定制化产品研发能力、渠道快速响应能力、成本以及产品品质同样纳入考核。B端流通市场客户零散、需求各异、采购频次高、单次采购量少,对经销商以及销售人员的服务、推广能力有较高要求,C端则研发创新能力需要紧跟市场迭代打造爆品,不断营销投入才能增强品牌影响力。

  行业内主要参与者可以大致分为五种类型:专业预制菜企业,上游农牧水产类企业、传统速冻食品企业、餐饮企业、零售企业。

  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有各自的竞争优劣势,也有不同的产品模式和渠道模式。但目前行业高度分散,没有形成有一定竞争力的玩家,未来任何进入者都有机会。

  第一类专业预制菜企业:预制菜企业通常在擅长的渠道深耕了多年,品类较为丰富,对渠道诉求更为了解。其优势在于聚焦某个菜系,产品打造上更贴近消费者需求,在某个区域拥有较密集的经销商渠道网络,但品牌局限在区域内,工厂自动化程度不高,B、C 渠道之间转型或兼顾难度较大。

  第二类上游农牧水产类企业:由于农牧水产企业拥有上游原材料优势以及成本优势,且深加工产品通常盈利水平高于原材料加工产品,这类企业逐步沿原有供应链向下游延伸,生产调理制品以及料理包类产品。这类企业对于原材料的特性更为了解,自动化规模生产能力以及研发能力较强。

  同时,有许多以出口起家的企业对于品控的把关较严格,有工业化生产基础。其劣势在于企业位居产业链上游,对于终端消费需求的把控能力不强,以及其传统服务场景不是零售场景,品牌打造能力较弱。通常这类型企业偏向于从原来有过合作基础的大型餐饮企业切入,尤其是供应链基础较深厚的西式类快餐企业,如百胜、德克士、汉堡王等。

  第三类传统速冻食品企业:速冻食品通常以流通市场、KA 商超起家,在行业内证券研究报告拥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。这类企业基本以标准化产品为主,产品打造路径清晰。因此这类企业擅长打造标准品,多家生产基地具备规模化优势,渠道分销能力强。同时主营产品速冻食品对冷链物流要求也很高,因此其冷链物流能力也强于其他类型企业。但传统速冻食品与预制菜的渠道有所区别,这类企业原有渠道需要整合嫁接,且产品定制化能力不强,以标准品为主。

  第四类餐饮企业:疫情反复的情况下也助推了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向标准化、零售化迈进,发展不受堂食限制的预制菜。餐饮公司能够充分发挥线下门店品牌优势,产品上重点为自家招牌菜或者在家难做的硬菜,产品还原度较好。但餐饮企业布局预制菜需要中央厨房的前期投入,规模化优势的建立需要较大投入精力,因此导致产品价格通常较贵。同时要配备成熟的供应链、研发团队,并且需从餐饮经营思维上转换为零售思维。餐饮自建中央厨房属于重资产投资,再加上租金、人工等投入,需要较高的客单价,与之对应的预制菜单品售价较高。

  第五类零售企业:生鲜商超等新零售平台布局预制菜通常选择 OEM 运营模式,如面向 C 端的盒马鲜生、每日优鲜、多多买菜、美团买菜、永辉超市等。

  1、C 端预制菜目前的渗透率还很低,但其主要消费群体与预制菜C端消费者画像重合度高;

  3、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,积淀的消费大数据更加有助于洞察消费者喜好,进行精准销售。

  国内的预制菜行业目前处于第一阶段(单品竞争),当前格局高度分散,各自在相关领域发展。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:

  因为行业分散,行业形态和稳态竞争的格局尚未形成,企业专注完成在本赛道的积累,进而在未来有更多资本切入其他领域竞争。

  中国口味多元,需求分散,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,未必能有绝对的龙头出现,或者有很强整合能力的公司出现。这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、市场容量偏大有关。内需市场对单品的支撑比较大,企业不必过早地参与产业整合,就可以获得不错的规模效应。

  我们认为,虽然预制菜品多元,单品规模远低于基础食品,但是中国市场广阔足以支撑单品类公司的成长,可预见很长一段时间内,大部分公司会聚焦在自身品类内发展,行业内形成以品类为聚集单位的多寡头格局或者分散竞争格局。发展足够长的时间以后,由于大部分品类的进入壁垒不高,依然会有整合以及交叉竞争出现。

  因此,预制菜行业的进入,宜早不宜迟,宜专不宜全,宜快不宜慢,规模为先,B端先行,C端培育,爆品突破,口味第一!(下期重点讲预制菜的市场突围策略,欢迎关注)